2025中国(北京)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The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ealth Service Expo

2025年04月11-13日      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

EN

今天是2025年01月03日,距离开幕还有 -85 天

EN
关闭

2020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

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3-01-31

做优做强健康产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选择。健康产业在内涵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并具有经营性公益性并重、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涵盖全生命周期、需求旺盛且多样化、就业带动性强等特点。当下我国健康产业发展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为此,下一步做优做强健康产业需要在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动政府和市场协同、拓展产业链、建立标准规范等方面发力。

【关键词】做优做强 健康产业 路径选择

健康长寿历来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016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式开启大健康时代健康产业新蓝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印发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做优做强健康产业”作为重点部署的七个方面任务之一,并预计到2025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11.5万亿元;《规划》同时进一步提出将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健康新业态、新模式。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做优做强健康产业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发展健康产业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健康高于一切的基本价值立场和根本发展遵循。二是发展健康产业体现了坚持将人民健康作为改善保障民生重要抓手和举措的民生观,成为改善民生福祉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感、获得感、幸福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助推器。三是发展健康产业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从以往单一强调经济高速增长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的客观要求,这一产业势必将助力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四是发展健康产业还是推动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和催生巨大消费市场的重要载体,助力其成为未来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健康产业发展的鲜明特点

健康隶属大健康范畴,即健康既涉及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个体层面,也关乎社会、环境等宏观层面,大健康的宗旨在于重点通过多层次的科学干预最大限度降低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而实现个体健康和宏观健康的有机统一。上述对健康的界定从一个侧面表明,大健康不仅是一种全新理念,同时也是健康生活、消费的行为方式。健康不仅是个体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要象征。传统观点通常认为以收入提高为标准的富裕极大促进健康,而当下的新观点是健康同样有利于促进富裕水平的持续提升,因为越健康生产力越高,越健康学习能力越强,越健康越为长寿储蓄,越健康越能吸引投资,健康改善最终能促进经济发展,以健康为主的发展势必推动人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持续关注和重视,健康产业便孕育而生。事实上,中国话语体系下的健康产业旨在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人民更高水平的全面健康。狭义上讲,健康产业是指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业,包括治疗服务、康复服务、长期护理服务、辅助性服务、药品和医疗用品零售、预防服务等。广义上讲,健康产业是指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维护、改善和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健康为直接或最终用途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各种生产活动的集合,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与保障服务、健康养老与长期护理服务、健康休闲运动服务、健康旅游服务、智慧健康技术服务、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流通服务、其他与健康相关服务、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健康食品和医疗化妆品制造、体育用品制造、健康智能设备制造、卫生机构设施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等诸多大类。健康产业是与人民群众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服务和经营的统称。综合而言,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具有五个鲜明特点:

一是经营性与公益性并重。经营性健康产业是指通过市场来组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而公益性健康产业是指通过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与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市场性和营利性不同,健康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或者公共产品属性,人民群众均有公平权利获得最基本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健康产业的公益性意味着这一产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依靠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

二是产业链长且辐射面广。健康产业具有明显涵盖三次产业活动全产业链条的特点。从三次产业构成上看,健康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的有机农业和中草药种植业等,第二产业的健康食品业、医药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健康智能设备制造等,第三产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业、健康服务管理业、健康金融保险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数字健康等。从产品和服务周期上看,健康产业涉及从研发设计、原材料生产与供应、终端产品制造、维护和服务、市场拓展与消费等多个产业领域,贯穿上下游各个产业链及产业链各个环节。

三是涵盖全生命周期。健康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关乎生命全周期对象全人群服务全方位。生命全周期是对个体或群体从胚胎到死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对象全人群是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平可及、内涵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的健康产品和服务。服务全方位是涵盖躯体、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等各个环节,涉及从传统医疗卫生服务到现代健康服务管理且集有形无形、线上线下一体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四是需求旺盛且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的变迁转型以及健康素养的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而是扩展到健康服务、健康保险、健康旅游、健康饮食、运动健身、中医保健、养生养老、休闲美容、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行业以及数字化时代对数字技术普及健康知识的需求在快速增加。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与健康息息相关的日常衣食住行以及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的健康需求也呈现出差异化、个性化、高端化、精准化的鲜明特点。

五是就业带动性强。健康产业不仅是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的产业,更是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复合型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因此,做优做强健康产业不仅体现的是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更重要的是将带来就业规模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研究显示,健康产业不仅具有新技术、新产业、新形态、新模式的特征,还具有以产业增长带动就业规模增加的重要功能。例如,早在2016年,与健康产业相关的就业人口规模已达1.21亿,约占就业人口的15.6%。

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健康产业是引领21世纪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产业”。20年前正当IT产业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之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一书中就预言,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健康产业作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当下我国健康产业迈入千载难逢的发展黄金机遇期。健康产业充分体现了健康高于一切的新发展理念,预示着过去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产业必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政策环境体系上看,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成为健康产业相关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助推器,一系列扶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行动等密集出台,不仅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极大带动了社会资本的竞相加入。

从产业规模预期上看,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总规模已达8万亿元,《规划》预计2025年健康服务总规模预计将达到11.5万亿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计2030年大健康产业将达到16万亿元,表明健康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最具吸引力的产业风景线。

从健康需求趋势上看,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已经迈入多元化的深度发展阶段,不同年龄人群的健康需求更加多样化、个体化、高端化,以慢性病防治、养生养老保健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代表的多层次健康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青睐,健身、养生、旅游、休闲、保健、按摩、心理疏导等服务需求旺盛,加上疫情期间公众保健意识骤增和健康素养的稳步提高,将有利刺激未来健康需求市场爆发式增长。

从消费结构变化上看,随着居民以收入水平提高为驱动的购买能力增长,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健康的消费需求已从生存型到发展型甚至享受型。例如,2021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15元,增长14.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8%,增速高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个百分点,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居民健康消费购买力将大大提速。

尽管健康产业正在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的朝阳产业,但是当下的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突出挑战:

一是产业发展仍然粗放且GDP占比较低。一方面,健康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相对比较薄弱,产品和服务大多属于资源、劳动密集型,初级品、中间品多,高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加上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够,大多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突出表现在快而不优、大而不强的特征,尚未形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新产业业态。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我国健康产业呈现蓬勃兴起势头,但所占GDP的份额偏低,一直低于6%,而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占GDP份额大多都在10%以上,比如2018年美国占17.5%,日本和韩国约占10%左右。

二是政府与市场协调性亟待提高。一方面,健康产业作为集营利性公益性为一体的新兴产业,规划编制、政策导向、专项基金投入、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和优化以及关键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机制尚未完全形塑。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活,健康产业关联生物产业、数字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隶属于“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健康产业要实现充分竞争与跨越发展,绝不能一味依赖政府力量,必须摆脱当前低水平重复布局的市场现状。

三是产业链较为传统且各个环节割裂。一方面,我国健康产业资源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而健康服务管理、康复保健领域、健康金融保险等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前者通常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导,后者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导致我国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产业链中的企业链、价值链、技术链、产品链和空间链五个维度分割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聚的效应。

四是产业发展缺少必要标准和规范。健康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不仅是解决当下健康产业“叫好不叫座”现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成为制约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健康产业存在不同形式的不规范行为,行业标准及服务水平的优劣难以评判,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纠纷事件时常发生。此外,健康产品和服务标准化低,缺少必要的行业规则、产业标准,监管不到位,市场比较混乱,一些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难以得到检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

五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且城乡差异明显。健康产业近年来整体上推进速度相对迅速,但是地区间产业差距却更加明显,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健康产业集中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有研究显示,山东、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健康产业区域聚集效应较弱等原因使中部和西部地区落后东部地区。此外,健康产业还存在着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区域产业同质性程度较高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除此之外,健康产业还面临着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供需不平衡、产业发展人才不完备等方面的困境,尤其是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创新人才、复合型经营人才缺乏。

做优做强健康产业的主要思路与路径选择

当下健康产业既要做实做大,更重要的是做优做强。因此,下一步发展健康产业主要思路包括:一是规划先行,按照《规划》要求更加注重“十四五”时期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及其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尤其是关注健康产业中的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区域产业布局。二是价值引领,更加注重妥善协调好健康产业中经营性和公益性关系,公益性是终极目标,产业性是重要手段。三是需求为先,健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紧紧把握公众对大健康需求的特点及规律,尤其是不同人群在不同生命阶段与不同生活情境下的健康需求,以此推动健康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与创新。四是创新驱动,新技术对于培育与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仅靠政策引导与资金投入无法解决健康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必须遵循“需求响应—创新驱动—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基于上述思路,下一步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战略路径包括:

第一,树立大健康的发展理念,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产业体系,为GDP增长注入新动能。牢固树立大健康的新发展理念,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紧密围绕全生命周期对象全人群服务全过程的大健康议题,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政策与行动做优做强健康产业。作为关涉人群极广、成长潜力极大,物质消耗极少,知识技术极密的新产业,健康产业须进一步瞄准生命经济、服务经济与创意经济,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未来GDP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

第二,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展,政策支持与市场资本的有效衔接,是做优做强健康产业的关键。从战略全局与市场规律上看,健康产业真正做优做强,必须实现多方主体力量的有效互补。健康产业的规模效应与整体竞争力来自政府提供引领性作用与市场发挥灵活性优势。政府充分支持健康产业的发展环境,在土地供给、政府采购与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明确鼓励,并在养老服务、生物科技与人居环境等溢出效应较大的领域探索市场机制新办法,进一步激发健康产业的市场属性与资本介入,引导良性市场秩序下健康产业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第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健康产业结构,打造良性循环的健康产业集群,建构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产业链格局。充分利用全球健康产业链正在进入重构与变革的新机遇,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方面的新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驱动,全面融入与共同推进健康产业的战略创新。紧密结合前沿医疗技术与科技器械应用,因势利导打造运动健身、疾病预防与治疗、健康产品及服务开发等大健康特色产业群组,进一步推动健康数字技术与国内外健康产业链深度融合。

第四,建立健全标准规范,注重区域产业平衡发展,着力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健康产业面向广,政策扶持力度大,容易形成同质化发展,甚至成本竞争与规模竞争等恶性竞争局面。为此,树立和完善准入条件、监管体系、分类监测与法律保障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有利于健康产业做优做强。进一步说,强调区域分工合作、技术与产业模式创新、人才队伍的有效扩充,将打破产业融合的知识屏障与技术壁垒,实现我国健康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的顶端,由此走出一条战略性健康产业的中国道路。

分享至:

联系我们

电话:+86-15712927159

邮箱:1810543204@qq.com